穿戴式脑电(EEG)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、移动场景下监测大脑电活动的可穿戴设备,相较于传统脑电帽,具有轻量化、柔性贴合、无线传输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、脑机接口(BCI)、神经反馈训练、睡眠监测等领域。
电极类型:
湿电极:Ag/AgCl + 导电凝胶(信号质量高,但需定期补充凝胶)。
干电极:金属微针/导电聚合物(无需凝胶,适合长期佩戴,但阻抗较高)。
纺织电极:银纤维/碳纤维编织(舒适,但易受运动干扰)。
柔性电极:石墨烯/液态金属(高贴合度,抗运动伪影)。
电极布局:
国际10-20系统(标准EEG通道,如Fp1, C3, O2等)。
简化版(单通道/多通道,如消费级头环仅用FP1/FP2)。
模拟前端(AFE):
低噪声放大器(LNA)、带通滤波(0.5-100 Hz)、模数转换(ADC)。
典型芯片:Texas Instruments ADS1299(医疗级EEG AFE)。
降噪技术:
硬件:屏蔽线、右腿驱动(RLD)降低共模干扰。
软件:ICA(独立成分分析)、小波变换去除眼电/肌电伪影。
有线:USB/轻量化线缆(实验室设备,如BioSemi)。
无线:
蓝牙/BLE(低功耗,如Muse头环)。
Wi-Fi(高数据量,如科研级EEG)。
近场通信(NFC,用于低功耗植入式设备)。
可充电锂电池(如3.7V 500mAh,支持8-24小时续航)。
能量采集技术(实验阶段: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)。
实时显示:脑电波形(α/β/θ/γ波)、频谱分析。
BCI应用:
运动想象(MI-BCI):控制外设(轮椅、机械臂)。
SSVEP/P300:视觉/听觉诱发电位识别。
神经反馈:专注度/放松度训练(如游戏化EEG应用)。
挑战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
信号质量 | 高阻抗干电极优化、自适应滤波算法 |
运动伪影 | 惯性传感器(IMU)辅助运动校正 |
舒适性 | 柔性材料、透气设计、轻量化(<100g) |
长期稳定性 | 自清洁电极、抗汗涂层 |
功耗 | 低功耗蓝牙+边缘计算(如TensorFlow Lite) |
癫痫监测:异常放电预警。
睡眠分析:REM/深睡眠阶段识别。
认知障碍: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。
控制外设:轮椅、智能家居(通过SSVEP/P300)。
虚拟现实(VR):意念交互游戏(如Neurable头显)。
专注力训练:NeuroSky MindWave(教育/办公场景)。
情绪监测:Muse头环(冥想辅助)。
神经增强:DARPA项目(提高士兵认知能力)。
脑-脑通信:实验性“脑联网”研究。
产品 | 特点 | 应用领域 |
---|---|---|
Muse S | 7通道干电极,蓝牙传输,神经反馈 | 冥想/睡眠监测 |
Emotiv EPOC X | 14通道湿电极,研究级EEG | BCI/科研 |
NeuroSky MindWave | 单通道干电极,低成本 | 教育/游戏 |
CGX Quick-20 | 水凝胶电极,快速佩戴设计 | 医疗/运动科学 |
更高通道数:128+通道柔性电极阵列(如Neuralink的植入式方向)。
AI增强分析:端侧深度学习(如EEGNet模型实时解码)。
无感佩戴:隐形电子纹身电极(如MIT开发的“DuoSkin”)。
多模态融合:EEG + fNIRS(近红外光谱)提升信号精度。
上一篇:脑电图与脑机接口核心概念及区别
下一篇:返回列表
冠隆医疗专注生物电传感技术,为生物医学、神经科学、运动科学、心理学、人机互联、感知和意识等领域提供可靠的产品与解决方案。